华虹半导体再下重注,国产晶圆厂如何破局?
发布时间:2022-11-14 17:34:36 浏览:35次 责任编辑:腾盛精密
当前,半导体行业整体处在下行周期,包括三星、台积电等在内的多家头部厂商近期都谈到将减少资本开支,而华虹半导体却在近期发布公告计划募集资金180亿元人民币扩产晶圆厂,国产晶圆厂如何寻求破局之路再次引起大众关注……
华虹半导体拟募资180亿元扩建晶圆产

11月4日,华虹半导体有限公司科创板IPO获受理。招股说明书显示,计划募集资金180亿元人民币,其中将有125亿元用于华虹制造(无锡)项目,占拟募资的近70%。
▲图源:与非网,表:华虹半导体IPO募资用途
华虹半导体的重心为何放在12吋晶圆产线
华虹半导体目前有三座8吋晶圆厂和一座12吋晶圆厂,截至2022年3月末,产能合计达到32.4万片/月,总产能位居中国大陆第二位。
2019年第四季度,华虹半导体开始投产12吋晶圆产线,在此后两年,尤其是2021年,公司12吋晶圆业务迅速扩大,2019年至2021年12吋晶圆产品分别为华虹半导体贡献5195.72万元、4.36亿元、31亿元的收入,复合增长率高达672.48%。并且,在2021年随着规模效应显现,公司12吋产品的毛利和毛利率开始转为正值。
▲ 图源:与非网,表:2019年度-2022年一季度,华虹半导体主营业务毛利及毛利率按晶圆规格分类
2021年华虹半导体实现营收、货币资金双双突破百亿,12吋晶圆业务发挥了重要作用。所以此次科创板IPO,华虹半导体在布局“第三个百亿”发力重点也在12吋晶圆。
同时,市场研究机构IC Insights最新公布的全球晶圆产能预测报告(2017~2021)指出,在2008年以前,8吋(200mm)晶圆是IC制造主流,但在那之后12吋(300mm)晶圆取而代之。
▲图源:360图片
报告也指出,对半导体设备与材料供应商来说,正面临的挑战是IC制造商转向采用更大尺寸晶圆的趋势,以及拥有晶圆厂的IC制造商数量越来越少。根据统计,目前拥有12吋晶圆厂的半导体业者数量,是拥有8吋晶圆厂半导体业者数量的一半不到。如此来看,全球12吋晶圆产能的分布也有大者恒大的趋势。
封锁下的国内晶圆厂如何破局?
目前,国内大陆晶圆厂大概可划分为三类:
1)外资在大陆的晶圆厂:无锡海力士、西安三星、大连英特尔。
2)内资在大陆的晶圆厂(用美国设备):绝大多数晶圆厂,特别是中芯南方、合肥长鑫等。
3)内资在大陆的晶圆厂(用国产设备):首先是不含美国设备,这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全局科技变量。
▲图源:360图片
第三种晶圆厂的本质是:中国通过设备权来夺取代工权,从而控制设计权,才能避免海思的设计能力全球前二,但因为没有晶圆厂代工而陨落的覆辙。中国半导体的主要矛盾已经从缺少先进工艺调教,转移到缺少国产半导体设备的突破。
在此之前,内资fab(工厂)觉得国产半导体设备不给力,联调起来耽误进度;芯片设计公司觉得内资fab(工厂)工艺不给力,优先选择外资晶圆厂,导致国产晶圆厂水平原地踏步。
被美国芯片封锁逼上墙角的中国半导体产业,应该向设计-晶圆厂、晶圆厂-设备、晶圆厂-材料全链路体系发展。
▲图源:360图片
半导体天然是一个国家政策扶持的产业。
在国内半导体领域的自主可控和长足发展的需求下,在内外因素的叠加作用下,国内半导体行业进入到一个调整期,行业内人士对投资半导体,也更理性和更专业化。
面对当前国内半导体发展形势,部分业内专业人士指出,下一步半导体领域的投资应该着眼于全产业链条,重点是往前投,投向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阶段,如材料和设备等。
▲图源:360图片
晶圆厂扩产必将强劲拉动各类半导体设备需求。目前,在半导体行业,Tensun腾盛是国内最早做12吋划片设备的企业,针对半导体晶圆划片工艺和后段Package切割,Tensun腾盛8-12吋双轴精密全自动划片机ADS2100,新一代产品精度更高、自动化程度更高,真正意义上实现技术创新,并打破进口垄断。
对在禁令之外的成熟工艺设备,晶圆厂一定要以支持国产设备和材料为第一目标,不能再走回之前老路,只有上下游通力合作才能实现破局之路。
————
声明:本文部分内容参考出处有:
1.「270亿晶圆厂,再募180亿,意欲何为?」,来源:与非网
2.「半导体投资下一步走向」,来源:ZAKER财联社
3.「华虹半导体获受理,“三个百亿”的晶圆厂欲在12寸产线上再下重注」,来源: 银柿财经
如有侵权等行为,可联系我方删除。


